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吴涛)“开口说话,不是随着成长,人人都会具有的能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10亿残疾人,仅在我国,就有超1700万视障者、2300万听障者和7000万读写障碍者。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能力提升,AI正用于无障碍功能交流方面,让残障人士实现“有来有回”的沟通。

2024年11月起,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新闻网,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组织开展“数爱无疆”数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动,最终遴选出50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公益故事。“开口吧,人生”作品入选。
在该作品中,华为首创的小艺声音修复,将AI与OS深度融合,推出小艺声音修复功能等创新产品,通过精准识别言语障碍人士的口语发音,将其转化为标准普通话进行复述,让他们的声音更加清晰、标准。
据测试,小艺声音修复功能在保持用户个人音色的前提下,可懂度平均提升超80%。这意味着,无论是四级语障用户还是三级语障用户,都能借助这一功能与他人进行更顺畅、更清晰的交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沟通障碍,提升生活质量。
来自北京的双胞胎姐妹刘琳和刘璐,是最早体验这一功能的障碍人士之一。而当她们第一次尝试小艺声音修复,通过助听器听到手机里传来饱含感情的声音时,她们脑海中自己声音本来的样子成了现实。如今,手机中传出的清晰嗓音,让她们第一次感受到“被听懂”的欢快。
“要理解他们,就要首先听懂他们,而这正是小艺声音修复的初衷。”据介绍,在与这些朋友的接触中,小艺声音修复团队深刻感受到她们对沟通的渴望,以及让自己声音被听见的强烈愿望。
华为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基于AI大模型的无障碍能力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