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套超3500米水深大剖面大型观测浮标系统成功布放

内容摘要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研发的海气交互关键层大剖面综合同步观测浮标系统,在南海3500米水深成功完成布放,进入为期一年的海试运行,面向复杂海洋动力环境及高海况背景下的海气通量和海洋-气象水文生态要素开展长期观测和综合同步数据获取,开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研发的海气交互关键层大剖面综合同步观测浮标系统,在南海3500米水深成功完成布放,进入为期一年的海试运行,面向复杂海洋动力环境及高海况背景下的海气通量和海洋-气象水文生态要素开展长期观测和综合同步数据获取,开创了国内外在超3500米水深布放大剖面观测浮标系统的先例。

“本次布放的浮标系统创新设计了适用于深海高海况的高稳性浮标结构和锚系结构,开发了海洋量子激光雷达和海洋微波辐射计等多套先进的观测设备,实现了水上10千米、水下1千米的‘大气-界面-水下’的综合同步观测,填补了大水深、大剖面、大浮标观测技术的空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刘长华介绍。

该套浮标系统包含高稳性浮标体、传感器、能源系统、大数据量传输等多项关键技术,重点解决了高海况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长期在位观测技术,可适应风速超过60米/秒、最大波高20米的极端工作环境,布放水深可超过3500米,实现了浮标的大功率、长周期能源供给,有效提升了海洋浮标的数据质量与安全防护能力,将为深化对南海海-气交互关键层的系统科学认知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