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的新衣”走俏 成消费新潮流

内容摘要  杭州6月23日电(鲍梦妮 陈可欣)近期,来自中国的玩偶LABUBU,在海外掀起了火热的换装热潮。“有人在店里为抢购LABUBU争吵,地铁上有女孩一边乘车一边给娃娃梳头,街头的许多游人也在奢侈品背包上挂起了LABUBU。”这是在美国工作的

  杭州6月23日电(鲍梦妮 陈可欣)近期,来自中国的玩偶LABUBU,在海外掀起了火热的换装热潮。“有人在店里为抢购LABUBU争吵,地铁上有女孩一边乘车一边给娃娃梳头,街头的许多游人也在奢侈品背包上挂起了LABUBU。”这是在美国工作的杭州小伙蒋逸,在纽约的一些见闻。

  如其所见,当下诸多消费者喜欢上了给LABUBU换衣服、纹身、接头发、镶牙钻、做美甲。“LABUBU在海外爆火,商家都在抢占赛道。”在义乌从事外贸生意的俞平说,由于LABUBU生产方泡泡玛特对LABUBU本体形象拥有严格的版权管理,其他商家不能直接生产娃娃本身,转而将目光投向更为细分的领域——为娃娃定制服装。

穿着娃衣的LABUBU。 马牧青 摄

  此前,网络达人“小明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原创设计的娃衣(即“娃娃衣服”的简称),大量来自英国、德国、韩国、哥斯达黎加的用户在评论区留言,希望加入到他的娃衣销售队伍。他表示,自己采取纯手工编织的方式生产,每件衣服需要3至5小时完成,主要面向高净值人群。目前其已接到了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的订单。

  “海外的市场更大、竞争也小。我的衣服走高端定制路线,在海外,这一套娃衣能卖到300元至400元。”“小明哥”说。

  某社交平台上,“娃衣”为关键词的话题浏览量达12.6亿。作为一个细分商品品类,娃衣逐渐从爱好者圈层走向大众市场的。

  拥有超过100只LABUBU娃娃的刘女士表示,她购买娃衣的初衷并非为了“追潮”。“我并不把LABUBU看作是一种流量符号,它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可爱的娃娃。个人定制价格偏高,因此日常更倾向选择工厂批量款。娃娃太多,搭配不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娃衣热度越来越高的同时,有许多商家在展示、销售娃衣过程中,遇到了被电商平台认定为“间接侵权”,并下架产品的经历。

  娃衣如何才能更安全、合法地走俏?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章吴睿建议,商家不进行与原版高度近似的复刻,在商品首页图片标题等显著位置不使用泡泡玛特或LABUBU相关商标或人物形象。“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仅以涉及相关商标的说明性文字为限。”章吴睿说。(完)

【编辑:刘欢】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